编印说明

编印说明

1.人文友会

  牟师宗三先生,自民国三十八年夏秋之间渡海来台,次年起任教台湾师范学院(台湾师大前身)。校中社团有「人文学社」,设有人文讲座,经常讲习国学、史学与文化思想,青年学子多所兴发。唯学校社团不免有所侷限,而社团之活动亦很难免于浮泛。先生有感于此,乃另行发起「人文友会」,本乎开放独立之精神,採取师友聚会之方式,进行课外之讲学。

  人文友会,彼此是师友关系。师友是一伦,师友之关系是人格与人格相接之关系。故彼此要处得亲切、要相知、要常见面问学。人不可「孤学寡友」,必须「亲师取友」,以期道义相勉、学问相益。如此,乃能敦品励学,陶铸人才。

2.聚会讲习

  人文友会于民国四十三年八月十四日,首次聚会于东坡山庄先生寓所。第二次起,改借师大教室聚会。聚会之期,两周一次,固定在周末晚上举行。聚会之人,无分校内校外,自由参加。凡有志趣者,皆敞开心怀,以礼相见。如此,则学校与社会相通为一矣。

  友会之聚会讲习,既不同于学校上课,也不同于公开演讲,而是藉聚会以提撕精神,激发志趣,凝聚心志。由师友之团聚,进而扩大友道精神;由友道精神之扩大,而通接文化生命,持载历史文化。

3.会友名录

  在台北两整年之聚会,共计五十一次,从无间断。讲习之内容,或谈问题,或讲文献,相间而行。如此,既有开放发扬,亦有收敛落实,又有自由之讨论。两年之间,先后参加聚会讲习者,约有百十之数。兹依各次讲习之登录,列名于此,以为纪念:(唯资料有缺,难能详尽,尚祈谅之。)

吴自甦 司修武 戴琏璋 钱伦宾 王美奂
陈问梅 陆宝千 邓元忠 周文杰 朱维焕
吕汉奎 王道荣 王琼珊 周 群 李懿宗
劳思光 宋邦泉 吴 平 李中秋 唐亦男
王 淮 郭大春 丁记涵 张学波 马光宇
曾维垣 姜 毅 王执文 萧孟威 袁英华
吕实强 张飞云 李定儒 李英怀 张国騤
谢文孙 曾厚成 贺玉琴 陈癸淼 胡连成
朱治平 戴华辉 韩诚生 王启宗 范添盛
朱守亮 张德文 曹宏文 韦政通 张 暹
姜承谦 余标煌 杨为颢 高莲云 朱志芳
魏若松 吴 本 郭有遹 陈修武 彭 毅
明玕东 倪通儒 纪秋郎 丁崇贞 邹 达
吴 璵 蒙传铭 张兆敏 周济南 白新田
刘国瑞 董立民 黄绍徽 钟牡丹 姜纯嘏
梁尚勇 张峻峰 陈永强 逄济民 逄尘莹
牟衍经 李秀斌 王积青 杨旭初 牟其霖
蔡仁厚 林清臣

4.讲词记录与发表

  友会之聚会,皆有记录。经先生审阅修正后,即用腊纸刻钢版(如今三四十岁以下之人,恐已不知刻钢版之事矣),再油印分送会友,同时发表于香港《人生杂志》。其稿费,即留作友会聚会与印发讲录之用。

  五十一次之聚会,记录成稿者有三十六次(另十五次系讲文献,无记录),某次自由讨论之记稿遗失,故现存讲录实为三十五篇。其中已发表于《人生杂志》二十七篇,已油印而未发表者一篇,经先生过目修正之讲词五篇。最后两次之记稿,先生亦已过目而未作修改。(其中第五十次聚会,约唐君毅先生主讲。唐先生逝世时,仁厚特整理此稿,发表于《鹅湖月刊》。)

  先后担任记录者,第一年为王美奂、陈问梅、王淮;第二年则由蔡仁厚负责。而周文杰全程刻写钢版,其勤事任劳,有足多者。

5.讲习录之编辑出版

  《人文讲习录》,原先本有辑印成书之议,后以先生所著各书陆续而出,回视当初所讲,不免有简略欠周之感,故此录出版之议遂寝。而今先生竟归道山矣。师恩浩荡,高厚无极。回忆当年师友聚会讲习之精诚,可谓难能可贵,世所少有。同门友抚今思昔,以为不可不留迹以传诸后,乃督命整理书稿,早付出版。

  近日检视讲录存稿,回想当年友会聚会之乐,与诸友向学之诚,悠悠岁月,感怀不已!唯念师友道义,千秋永命;人文精神,万古维扬。是则常在于心而可告诸世者。

  中华民国八十四年八月十四日,人文友会首次聚会四十一周年之辰
     蔡仁厚 谨识于东海大学哲学研究所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